还琴志楼山居赠陈大范二罗二

昔行万里登峨眉,雪山挂眼穷坤维。

神州积气不可辨,俯视下界心魂悲。

周郎陆弟共携手,看云听瀑贪恢奇。

一别名山迹如埽,梦飞不度天彭道。

同游数子各风烟,此意苍茫令人老。

前年投劾去大梁,尘土凝面须眉黄。

不须物憎早自废,径欲往诣无何乡。

尚怜匡庐在人境,手剪莱棘开山堂。

昨依帅府客武昌,时复走入崔嵬藏。

宗雷陶谢岂并世,令我望古神惨伤。

自分山中侣麋鹿,岂期世外同衣裳。

陈兄高奇范兄伟,罗弟思心偏斐亹。

揽佩褰裾无旧新,顾我痴愚犹我韪。

俱怀逸兴干烟霄,共走穷山触蛇虺。

弥空际宙心期在,未觉乾坤委荒隘。

万壑天风答笑声,千林海月窥襟带。

怜余鬓发久苍浪,提挈雄肝聊一快。

默数欢游已得双,休惊壮齿难成再。

龙藏麟见圣无权,一壑悠悠自可专。

我悟支离为道本,君知拥肿得身全。

酒乾烛烬无言说,五老同忘旦暮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题为《还琴志楼山居赠陈大范二罗二》。诗中,诗人回忆了自己昔日与友人一同游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感叹自然之壮美和人间沧桑。他们曾在山中畅游,欣赏云瀑,但如今各自飘零,人事如梦,令人感慨岁月无情。

诗人提到自己曾离开繁华之地,向往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庐山的喜爱和对尘世的厌倦。他赞赏朋友们各有才华,尽管身处逆境,仍怀逸兴,一同探索山川,寻求心灵的自由。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诗人以饮酒赋诗的方式,表达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年华老去,也要保持豁达和乐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栖贤涧石歌

栖贤涧谷有奇石,倒卧青冥神所擘。

鳌背惊翻海水飞,龙髯陡接天云立。

奔霆日夜摇撼之,万古空山皆霹雳。

跌势纷如矢坠空,涓流巧作珠穿隙。

其旁清稳百盘陀,倚涧临流可敷席。

水石相遭岂不平,自从天籁发噌吰。

道人两耳痴聋久,问是水鸣还石鸣。

试抚孤琴动山响,方知水石两无声。

形式: 古风

范二赋琴志楼诗并寄由甫感其相爱作此答之

走昔万事不挂眼,黄金散尽千无忧。

西蹑峨眉眺雪岭,东登泰岱观瀛洲。

途穷日暮一掉头,匡庐来弄松风秋。

不能专城且专壑,有此木末三间楼。

阿父悬车不出户,板舆自奉安仁母。

杜陵弟妹黔娄妻,相携共入云深处。

屏风宴坐百重霞,布水经行四时雨。

此福差堪傲世人,全家冰雪清忘暑。

名山重到忽经春,旧雨陈侯君雨新。

忆弟每看三峡月,思亲常对五峰云。

君家门外浮天水,门内三龙头腹尾。

楼船过汝不相闻,握手神州几千里。

两家兄弟感天末,嗟我与君皆仲子。

我兄已殁十九年,惟余我弟私相怜。

知君三人亦共命,梦飞海色迷吴燕。

山楼十日共欢谑,阑干坐懒岩花落。

屐齿千峰异笑啼,酒杯万古同哀乐。

君言龙眠山水幽,意拟移家住灊霍。

后者三茅前二匡,他年姓氏都成岳。

形式: 古风

第六泉四绝句(其一)

太古云浆滴似珠,神功岂止涤膻腴。

军持汲后猿窥影,留待他时碧海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第六泉四绝句(其二)

灵斟道溉得天全,那要供渠蟹眼煎。

误识人间老桑苎,几回封寄九江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