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长陵祭拜时的凄凉景象,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哀婉的情绪。
首句“松风一道泻寒泉”,以“松风”和“寒泉”为意象,渲染出一种清冷而肃穆的氛围,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感受到泉水在寒冷中流淌的清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含着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哲理。
次句“碧瓦鳞鳞白玉栏”,进一步描绘了祭坛的庄严与精致。碧瓦如鱼鳞般排列,白玉栏杆则增添了几分高贵与纯洁。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建筑之美,也暗示了祭祀活动的神圣与庄重。
接下来,“一自路荒清跸后”,诗人将笔触转向历史,指出自从道路荒废、皇家巡幸不再之后,这里便显得格外孤寂。这里的“清跸”指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列,象征着皇权与尊贵。这句话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廿年想杀老中官”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在经历了二十年的荒凉之后,那些曾经参与祭祀的老官员们,或许已经年迈,心中充满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这句话通过老中官的内心世界,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沧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与当前落寞的对比思考,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