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当筵曲(其五)》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对艺术美的向往。
首联“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以折荷惜藕、栽树寻觅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情感的细腻感受。折荷时对藕丝的珍惜,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广栽庭树,寻找相思,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寓意着对爱情或友情的渴望与追求。
颔联“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进一步深化了对艺术美的追求。传唱唐代的音乐《清平调》,舞动时仿佛拂过燕尾的轻盈,既是对古代艺术的致敬,也是对优雅、和谐生活的向往。这里,“清平调”代表了高雅的艺术形式,“燕馀”则象征着轻盈、自由的生活状态。
颈联“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纨扇比作调制翡翠的工具,暗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月团”与“荼蘼”分别代表了月光与花香,通过“解”字,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艺术创作来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尾联“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态度。通过“多情”二字,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丰富,又以“笑张郎笔”自嘲,暗示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轻松与自在,不愿过于拘泥于传统束缚,而是追求一种更为自由、随性的艺术表达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艺术、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求自我表达的自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