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场景,充满了道教哲学的深意。"太乙须眉古,虚皇冠佩尊",开篇即以“太乙”这一道教神灵象征高远的境界,须眉古则暗示了时间的久远与历史的沉淀。"虚皇冠佩尊"则可能是指仙人所佩戴的华贵饰品,或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至高无上。
"元初参得一,天地论归根",进一步阐述了道家追求的“一”和“归根”的理念。“一”代表宇宙万物的本源,而“归根”则是指回归到这个本源的过程,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和谐与内在平衡的追求。
"琼液卮卮满,琪花处处繁",通过满溢的琼浆和繁茂的琪花,营造出一种丰盈、祥和的氛围,象征着精神的滋养与物质的富足并存,是理想生活状态的体现。
"欣看前种桧,老干已龙鶱",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观——桧树。桧树的老干“已龙鶱”,既是对桧树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生命成长的感慨。桧树作为长寿的象征,与整个诗境相呼应,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宇宙本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