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十四)桧下会真

太乙须眉古,虚皇冠佩尊。

元初参得一,天地论归根。

琼液卮卮满,琪花处处繁。

欣看前种桧,老干已龙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场景,充满了道教哲学的深意。"太乙须眉古,虚皇冠佩尊",开篇即以“太乙”这一道教神灵象征高远的境界,须眉古则暗示了时间的久远与历史的沉淀。"虚皇冠佩尊"则可能是指仙人所佩戴的华贵饰品,或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至高无上。

"元初参得一,天地论归根",进一步阐述了道家追求的“一”和“归根”的理念。“一”代表宇宙万物的本源,而“归根”则是指回归到这个本源的过程,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和谐与内在平衡的追求。

"琼液卮卮满,琪花处处繁",通过满溢的琼浆和繁茂的琪花,营造出一种丰盈、祥和的氛围,象征着精神的滋养与物质的富足并存,是理想生活状态的体现。

"欣看前种桧,老干已龙鶱",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观——桧树。桧树的老干“已龙鶱”,既是对桧树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生命成长的感慨。桧树作为长寿的象征,与整个诗境相呼应,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宇宙本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511)

胤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十五)抚鹿

遥指蓬山麓,轩临弱水濆。

鹿驯眠细草,沙暖覆香云。

石亦含灵气,泉皆发异芬。

呦呦鸣未已,林外每呼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十六)双鸾

一派箫璈涌,歌声云外飘。

青童擎羽盖,翠扇执垂髫。

晓籁鸣环玉,天风拂粉绡。

双鸾王母使,传简下层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十七)放鹤

白羽裁为氅,丹砂结作鬟。

九皋长啸后,华表复飞还。

岩洞烟霞侣,蓬瀛供奉班。

放教随意去,切莫恋尘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群仙册一十八首(其十八)授法

太上乘龙降,群真曳佩参。

灵科宣玉简,秘箓发金函。

传诀开丹鼎,焚香结紫岚。

侍仙通古篆,援笔录元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