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旅魂惊,正鼋鼍催浪,彭蠡暗潮生。

隔浦疏林,沿江败苇,萧飒齐作秋声。

压篷背、颓云似墨,洒一天、凉雨雁纵横。

戍角初吹,村砧渐远,渔火还明。

何事流连吴楚,叹销磨多少,风月凄清。

倦枕支愁,寒衾贮梦,客路到处伤情。

想今夜、孤舟漂泊,更有人、楼上数残更。

应是玉钗敲断,难问归程。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鉴赏

这首《一萼红》描绘了旅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哀愁。词中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人的思绪与情感。

首先,“旅魂惊”三字直接点明了主题——旅人的内心惊悸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接下来,“鼋鼍催浪,彭蠡暗潮生”,运用拟人手法,将鼋鼍(一种水生动物)和彭蠡湖(古代湖泊名)描绘得生动活泼,浪涛汹涌,暗潮涌动,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同时,通过“隔浦疏林,沿江败苇,萧飒齐作秋声”这一句,词人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疏林败苇的萧瑟景象和秋日特有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寥之感。

“压篷背、颓云似墨,洒一天、凉雨雁纵横”几句,继续描绘了阴沉的天空和细雨中的大雁,形象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凄冷与孤独。随着“戍角初吹,村砧渐远,渔火还明”,词人又引入了边塞与乡村的意象,通过戍角(边防哨所的号角)、村砧(捣衣声)和渔火,进一步深化了旅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牵挂。

“何事流连吴楚,叹销磨多少,风月凄清”四句,表达了旅人对时光流逝、风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思念。接着,“倦枕支愁,寒衾贮梦,客路到处伤情”则直接抒发了旅人在异乡的疲惫、寒冷和孤独,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想今夜、孤舟漂泊,更有人、楼上数残更”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凄凉的夜晚场景,孤舟在波涛中摇曳,楼上的人数着零落的更鼓声,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无奈的情绪。而“应是玉钗敲断,难问归程”则以女子的动作(敲断玉钗)象征旅人的无助与绝望,难以找到回家的路,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深切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刻地描绘了旅人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二首(其一)

更不须携酒看黄花,凄凉胜游稀。

但苏翁圃外,藏鸦细柳,相对依依。

回忆西湖旧梦,秋水浸渔矶。

今日登临地,风景都非。

自折茱萸簪帽,叹沈腰瘦减,泪满莱衣。

况天涯兄弟,不似雁同飞。

误江楼玉人凝伫,盼归舟、我尚未能归。

休怅望,有栏干处,总是斜晖。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二首(其二)

界斜红飏出晚晴天,相看转凄然!

甚匆匆只是,横催雁阵,低照鸥眠?

树外山眉衬黛,远道草芊芊。

一段苍茫意,都付樊川。汉阙秦宫何处?

送几声画角,吹老华年。尽欢游长好,到此黯流连。

倚江楼玉人凝望,带西风、帆影落窗前。

愁无限,近黄昏也,新月笼烟。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壶中天十首(其一)

荥阳屯候,拥犀渠十万,贩缯人也。

今日黄城余旧垒,风雨卷旗飘瓦。

垓下追兵,颖阴封爵,功亦韩彭亚。

将军已矣,废祠谁奠杯斝。

忆昔此地连营,临江百雉,战鼓寒潮打。

回首断烟衰草外,空有荒池洗马。

入粤弓刀,平吴岁月,且听渔樵话。

女墙犹在,乱乌啼破秋夜。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十首(其二)

市门再见,似千年元鹤,暂来华表。

一尉居然称吏隐,从古神仙官小。

丹井泉深,石幢苔冷,绝壁衔残照。

山中匣剑,夜寒犹自孤啸。

叹息狐鼠从横,论奸抗疏,心岂无廊庙。

玉马铜驼惊转眼,愁望五陵烟草。

岭上吹笙,云闲飞鸟,携手成同调。

最怜佳婿,羊裘六月垂钓。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