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踯躅

三月十日春已归,东家西家花乱飞。

我来此地作幽赏,祗有小种还芳菲。

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

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

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

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汪本的《园中踯躅》描绘了暮春时节,园中踯躅花开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色彩、形态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三月十日春已归”,点明时间背景,暗示春天即将结束。接着“东家西家花乱飞”描绘了春末百花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热闹而略带伤感的氛围。诗人“我来此地作幽赏”,独自一人欣赏这最后的春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祗有小种还芳菲”一句,诗人将注意力聚焦于园中的一小丛花朵,强调其虽是小众之花,却依然绽放着生机与美丽。接下来,“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通过对比,突出了红踯躅的独特与高雅,它不同于常见的桃花和李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描绘了红踯躅在和煦阳光下的美丽景象,猩红色的花朵仿佛鲜血滴落在碧绿的玉石之上,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花朵的颜色,也通过“猩血”与“苍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通过想象中的鹤林寺,赋予红踯躅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暗示其与仙境相连,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红踯躅不再出现在尘世间的一种惋惜。

最后,“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将这美丽的花朵带到人间,与仙人们一同享受花香与美酒,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超凡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红踯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0)

汪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顾宗朝还孟城

龙江木落风乱鸣,龙江水边舟欲行。

玉瓶酒尽不成醉,青衫泪湿难为情。

借问舟行向何处,美人别我淮南去。

海天渺渺孤鹤飞,回首江东隔云树。

高堂一笑寿且康,弄雏载戏斑斓裳。

湖水梅花斗清绝,寻诗载酒还徜徉。

我欲东归归未得,风雨茅堂转相忆。

故国迢迢千里馀,双鲤凭将寄消息。

形式: 古风

南村题柳君宗镐卷

崇文门外四三里,茅屋数间村落里。

犬吠花边惊客来,鸟投树底知风起。

主翁散步幽情多,点简菑畬早晚禾。

归来一饱有馀乐,势利炎炎如我何。

隔墙唤过邻家叟,野菜随时斟白酒。

酒后齐声唱竹枝,不觉檐前挂星斗。

形式: 古风

题紫筠轩

南海岸边玉作林,江东城中土如金。

嫔嫱午夜宝阶侍,凤皇春晓丹山吟。

湘娥泣残和泪洗,竿竿洒湿胭脂水。

青琅玕换赤珊瑚,步障王家排十里。

翠幢导下姑射山,清风满地月满天。

形式: 古风

赠罗子实画士

君提画谱入神品,不独手摸在心审。

予生骨相蹇且寒,笑比虞翻屯更甚。

云台麟阁惭少缘,褒公鄂公义凛然。

烟霞痼疾老未愈,蒲柳弱质秋堪怜。

山中耕读性所爱,或投彩毫即把耒。

请君为作东皋图,画我看书坐牛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