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裹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寻访隐者的旅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渐来深处渐无尘"表达了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意境,环境的清新与宁静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初行竹裹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这一句,通过对路径狭窄和人迹罕至的描述,更强化了隐者的生活是多么地与世隔绝。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云山变幻,不再是凡尘之争,而是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数家烟火"虽寥寥,但也展示了隐者的生活虽然简朴,却自有其乐。
最后两句"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则进一步强调诗人对于过去繁华时代的超越感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动于衷。这里的“不是秦”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个朝代,而在此处代表的是一种对过往文明的淡漠,以及对当前生活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不详
十年湖上结幽期,偏向东林遇远师。
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
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
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
采采应缘白,钻心不为名。
掌中犹可重,手下莫言轻。
有对唯求敌,无私直任争。
君看一掷后,当取擅场声。
歌玉屡招疑,终朝省复思。
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
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
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
须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
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
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