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童黄安足名天下,太白常疑在世间。
生纵不陪振鹭列,死犹可葬伯鸾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其四十四)》。诗中表现了对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不朽才华的赞美,以及希望自己即使活着时不能与他们比肩,死后也能葬在伯鸾山,与他们相邻。
“童黄安足名天下”,这里的“童黄”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都是当时才华横溢、声名远播的人物。"安足"是谦虚之词,意指自己不敢与他们相提并论。
“太白常疑在世间”,这里的“太白”是李白的字,诗人怀疑李白是否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精神和作品似乎仍然活跃在世间。
“生纵不陪振鹭列”,即使我活着的时候也不能与他们并肩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振鹭”是指古代贤人,意指李杜等伟大的诗人。
“死犹可葬伯鸾山”,即便是我死后,也希望能够葬在伯鸾山,那里有李白的墓地。"犹可"表示一种渴望和自谦,表达了对两位诗仙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唐代诗坛领袖李白、杜甫深厚的景仰,以及自己对于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的深刻反思。
不详
香臭难逃万古评,白黄安得一般清。
好看玉树临风立,羞杀金莲帖地行。
倚树静看成入定,巡檐对语似谈空。
是花是雪都休问,但觉清香满袖风。
雨霰潇潇天地宽,相看岛瘦与郊寒。
埋腰立雪心良苦,拥鼻吟风事大难。
凛凛冰清岩壑气,亭亭玉立庙廊身。
从前误把瑶姬比,雌了梅花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