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山中偶作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分明不了却成迷”,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困惑。人们在追求真理与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迷茫,因为事物的本质并非一眼就能看透。这里的“分明”与“成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真相探索的艰难与复杂性。
“无限风光付与谁”,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感叹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却不知如何将这份美好与他人分享,或是如何将其内化为心灵的滋养。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思考。
“若得家山田地稳,自然处处不思议”,最后两句则给出了对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的设想。如果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稳定,那么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发现生活的奇迹与不可思议之处。这里“家山田地稳”象征着内心的安定与和谐,而“处处不思议”则表达了对生活无尽可能性的向往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自然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它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的困惑与挑战时,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去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