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细雨催花,嫩寒锁梦,醒来还带馀酲。

倦试单衣,那堪又近清明。

云屏寂寞秋千冷,早啼残、窗外流莺。

怕梁间,燕子归来,蹴损红英。

愔愔天气昏昏过,正枌榆社散,烽火心惊。

赋到江南,谁怜萧瑟兰成。

柳绵不管华生换,尚依然、扑向帘旌。

更消魂,画遍阑干,添倍凄清。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此词《高阳台》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春日雨后、花开花落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愁绪。开篇“细雨催花,嫩寒锁梦”,细腻地捕捉了春雨滋润下的花朵与初春的微寒,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醒来还带馀酲”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半醒半梦的状态,仿佛在春雨的洗礼后,心灵也经历了一番洗涤,却仍带着些许慵懒与迷离。

“倦试单衣,那堪又近清明”则进一步点明季节的转换,清明将至,万物复苏,但对于词人而言,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伤感。接下来“云屏寂寞秋千冷,早啼残、窗外流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寂寥的画面,云屏遮掩着秋千,流莺的啼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

“怕梁间,燕子归来,蹴损红英”一句,通过燕子的归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愔愔天气昏昏过,正枌榆社散,烽火心惊”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动荡联系起来,展现了词人在个人愁绪之外,对社会时局的忧虑与不安。

最后,“赋到江南,谁怜萧瑟兰成”一句,借用了兰成(即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才华与情感无人理解的感慨。“柳绵不管华生换,尚依然、扑向帘旌”则以柳絮随风飘舞的形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但即使如此,仍有柳絮执着地扑向帘幕,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更消魂,画遍阑干,添倍凄清”则以画满栏杆的凄清景象收尾,强化了全词的哀愁氛围,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深沉悲凉。

综上所述,《高阳台》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词人面对春日更迭、个人命运与社会动荡交织时的复杂心情,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7)

袁毓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自感

最是伤情,催人去、马蹄车辙。

触目处、纷来愁绪,云山万叠。

石咽泉呜幽涧底,树枯干卧斜阳侧。

问此行,何日赋归来,难预决。计往事,浮云灭。

满怀恨,凭谁说。听杜鹃枝上,声声啼血。

顾我堪嗟如去雁,思家不敢看明月。

把闲愁,勾却发狂歌,随圆缺。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浪淘沙.感怀

娇养膝前身。远嫁辞亲。不堪重忆昔时情。

忽见帘栊新月色,触动乡心。此际暗伤神。

别恨纡萦。金炉香烬漏沉沉。

底事愁怀消未得,欲诉谁听。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梦江南.初夏有怀

还记否,剪烛夜深时。

倚槛闲吟添对月,联床话雨杂敲棋。回首漫相思。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江南

还记否,烹茗晚凉天。

倩影已和花太瘦,离愁犹抱梦孤悬。江北又经年。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