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鹤林老子久不见,应是山门长绿苔。
几日城南风雨过,村村无处不黄梅。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所作的《寄即休翁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怀念友人即休翁的口吻,表达了对长久未见的老友的思念之情。首句“鹤林老子久不见”,“鹤林老子”是对即休翁的尊称,意指他在山林中的隐逸生活,“久不见”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次句“应是山门长绿苔”,通过想象友人居住的山门因长久无人打理而长满青苔,暗示了友人生活的孤寂和岁月的流逝,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境况的关切。
后两句“几日城南风雨过,村村无处不黄梅”,描绘了城南地区连日风雨过后的情景,黄梅时节的到来使得整个村庄都笼罩在雨后的湿润与梅子成熟的气息中。这既是实写自然景象,也是借景抒情,暗寓友人生活的环境清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对往昔相聚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友人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季节更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不详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岩老子城中去,骢马游人寺里来。
城外风流城里少,岩花落尽野花开。
阶前萱草花开尽,堂上主人消百忧。
门外凉风吹树急,江南五月似凉秋。
江南倦客好清斋,炼得身形瘦似梅。
不到清溪三四日,藕花无数水中开。
买鱼酤酒消长日,高树清风燕子閒。
却倚天南望天北,隔江青处是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