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王仲木从梅侍御西征奏凯北旋赋此壮之

十年裘马客长安,杖荣从军戍贺兰。

桓典霜威开幕府,陈琳檄草据征鞍。

铙歌出塞边沙白,烽火登城汉帜丹。

谁道护羌诸校在,功成今日属儒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仲木的大名士在梅侍御的率领下西征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文武并重的主题。

首联“十年裘马客长安,杖荣从军戍贺兰”以时间跨度和地点转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跨越十年的征战岁月,主人公作为一位贵族子弟(裘马客),在长安繁华之后,选择从军,远赴边疆(贺兰山)戍守,展现了其不凡的勇气与决心。

颔联“桓典霜威开幕府,陈琳檄草据征鞍”运用历史典故,以桓典的严明军纪和陈琳的檄文才华,象征着军队的纪律与文官的谋略,暗示了王仲木不仅有勇,更有智,能够统帅有方,指挥若定。

颈联“铙歌出塞边沙白,烽火登城汉帜丹”描绘了军队凯旋归来的壮观场面,铙歌(军乐)在边塞响起,白色的沙漠映衬出将士们的英姿,烽火台上飘扬的汉旗,红色如丹,象征着胜利与荣耀。

尾联“谁道护羌诸校在,功成今日属儒冠”则表达了对王仲木这一文人将领的赞誉,指出在维护边疆安宁的事业中,文人的智慧与策略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关键,功勋卓著的王仲木,以其儒雅的风范,最终成就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仲木从军经历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国家安危面前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以及文武并重、智勇双全的治国理念。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赠获嘉岳茂才内日华仙掌一联乃是夜梦中句也

双凫别路久凄其,令子相过慰所思。

倚马梁园新著赋,趋庭鲁国旧闻诗。

日华近傍仙人掌,春色高分玉树枝。

儒术承家须俊少,卿云早见绕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朱光禄可大倚舟河上携公子过访对酒话别

兰桡几日倚江关,命驾相过水竹间。

星聚陈荀聊对酒,春深黄绮暂还山。

分携易下中年泪,落魄难销烈士颜。

愁杀城南新柳色,依依青眼若为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宿云翠山洞送可大南还

十年重作碧山游,万事相看两鬓秋。

夜鹤有情惊别梦,岩花无语殢春愁。

天开洞壑双樽酒,人去沧浪一叶舟。

峰后峰前往来路,少时还拟待鸣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冯学士用韫寄问

宿酒初醒午梦馀,春皋小雨试挥锄。

忽逢陇上梅花使,为送云中锦字书。

别后瑶华常满袖,归来白发渐盈梳。

闻君亦有东山兴,海畔秋风扫石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