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鼎澧

沅澧春风拂马鞭,客愁何事四无边。

于今榛棘三州地,自昔坻京百姓天。

安得鸣鸡连比屋,空馀归雁落平川。

一觞莫酹怀沙魄,且对桃红李白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沅澧江边春风吹动马鞭,旅途中的忧愁为何漫无边际。
如今这里荒凉如榛棘丛生之地,自古以来这里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堂。
哪里还能听到连片的鸡鸣声,只有归雁落在平原上。
一杯酒无法祭奠怀沙之人的英魂,暂且借桃红李白的诗篇传扬。

注释

沅澧:沅水和澧水,两条河流名。
春风:温暖的春天之风。
榛棘:野生灌木,形容荒凉景象。
三州地:泛指广阔地区。
坻京:古代地名,代指富饶的地方。
鸣鸡:报晓的公鸡叫声。
归雁:迁徙的大雁。
怀沙魄:指屈原投江自尽,此处借指忠臣烈士。
桃红李白:借代诗歌,桃红指桃花,李白是著名诗人,泛指美好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的《过鼎澧》,通过春风拂马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沅澧春风"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然而"客愁何事四无边"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限忧虑和思乡之情。接下来,诗人以"榛棘三州地"暗指战乱后的荒凉,与昔日"坻京百姓天"的美好时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民生的关注。

"安得鸣鸡连比屋"寄托了诗人对家禽遍野、安宁生活的向往,而"空馀归雁落平川"则借归雁暗示自己无法归乡的无奈。最后,诗人感慨万千,只能借酒浇愁,"一觞莫酹怀沙魄",表达对忠臣屈原的怀念,同时借桃红李白的典故,传递出对美好诗歌的欣赏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初归范伯达弟相会夜归有成

乱后风尘稍破昏,归来骨肉喜全存。

饮君竹叶醉不惜,映我梅花香正繁。

问学据今宜了了,唱酬从此定源源。

夜寒踏碎滩头浪,为笃平生友弟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初至青湘闻安仁帅司为曹成所袭四首(其一)

风急滩声乱,云红雪意酣。

空庭初霰集,寒砚忽冰涵。

天造推移密,人情冷煖谙。

江头聊问信,春到一枝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即事

梧叶经冬不识霜,杞茅蒙润已宜汤。

夜除爱日太和境,衣袂轻风单薄装。

盘绾翠丝春意近,盏浮清艳腊容光。

东君又试芳菲手,行乐宁嗟鬓转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吴守生朝

梅信初传冬未深,高门熊梦庆相寻。

三朝耆旧人皆仰,一德纯全众所钦。

难老椿龄方演迤,后凋松色正阴森。

愿公常记茱萸酿,每岁兹辰细细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