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问俗来山郭,携春到隔溪。
花香破禅寂,林樾受莺啼。
欲和观音偈,聊乘醉墨题。
閒云若留客,不肯为余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梓山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问俗来山郭”,诗人踏足山郭,询问当地风俗,开启了这次旅程。次句“携春到隔溪”,春意盎然,诗人带着这份生机勃勃来到溪水另一侧,营造出一幅春意融融的画面。
接着,“花香破禅寂,林樾受莺啼”两句,诗人以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花香打破寺庙的宁静,林间绿荫下黄莺的啼鸣,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禅宗与自然的融合。
“欲和观音偈,聊乘醉墨题”表达了诗人想要模仿观音菩萨的颂歌,借酒兴挥毫题字的愿望,既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敬仰,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洒脱与随性。
最后,“閒云若留客,不肯为余西”一句,以云朵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云朵能留住自己,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只能向东行去,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难以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不详
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古刹东风里,逢僧一解颜。
收经出深竹,披衲下空山。
未要天花堕,聊看石影閒。
何妨病居士,明日到田间。
海风吹晓上三山,手把韶华满意看。
偶向仙家逢岁朔,不知人世有春寒。
梅边杖屦香随步,云际楼台玉作阑。
万古椒花一杯酒,醉来骑鹤问还丹。
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
一食西山薇,万古犹不死。
马上微风散薄阴,玉笙吹客过华林。
山中宰相杳何许,日暮碧峰鸡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