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
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两句,以“年年”表达季节的循环与恒久,而“时节美春三”则点出了春天的第三个月份,即农历的三月,是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时候。接着,“谁识湖山绿似蓝”一句,不仅描绘了湖山之美,更通过比喻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认识。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两句,则转向人类居住环境,万户指的是众多的家庭,而栋梁则是房屋的构架。双语燕指的是燕子在梁间筑巢,它们鸣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千村则是广泛的乡村地区,桑柘两眠蚕则形象地描绘了农家养蚕的景象,这些都展现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田园风光。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两句,则转向宗教信仰。鼓钟声是佛寺中常有的声音,而下竺寺连上则是指多个寺庙连绵不断。而香火则代表着人们对佛祖的供奉和祈愿,北高峰胜南则可能是在强调某一处所在的地理优势或宗教盛况。
最后,“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两句,则是诗人自问自答。咸平处士可能指的是隐居的文人,而“何人更此筑吟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珍视之情,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享受、吟诵。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精神寄托与交流的渴望。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休兵三十有馀龄,铁马曾来似不曾。
寒士喜从贤御史,閒人许识老名僧。
画船处处歌春雪,厦屋遥遥贮腊冰。
保得西湖如此好,心知明首遇良肱。
十岁端平旧丙申,元贞重见丙申春。
几灾几难到今日,诸父诸兄皆古人。
未及悬车官已解,不能负贩子俱贫。
细思多少同庚者,地下先埋富贵身。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虚叟惭非饮八仙,举杯属客每陶然。
重逢今日初生日,预算明年致仕年。
元亮有儿聊慰意,斛斯为话且随缘。
老衰不竞黄陈律,前日诗如白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