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

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

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

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喜晴》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秋日西风过后的晴朗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喜悦之情。

首联“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开篇即以西风为引子,一夜之间吹散层层波浪,带来清新的空气和欢愉的气氛。这里的“并落人声”不仅指风声与波浪声交织,也暗含了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下欢聚一堂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喜悦的氛围。

颔联“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进一步展开画面,将广阔的水面比作吞没天空的大海,与远处的梦泽相连,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空旷的庭院中积水如镜,倒映着夜空中的星辰,静谧而神秘,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则转向对建筑与山峦的描绘。阳光照耀在屋顶的瓦片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轻轻摇动,而翠绿的山峦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生动,仿佛经过精心雕琢一般。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尾联“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江湖变得更加宁静开阔,诗人愿意放弃官场的荣华富贵,选择与渔民一样,穿着蓑衣,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晴朗、自然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赋长庆寺白桃花

似与江梅欲抗衡,空庭初见数枝横。

素肌临水琼琚冷,落叶沾苔絮雪轻。

玉体生来清自韵,冰魂别后梦难成。

故应天遣娱春晚,一洗人间紫与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三月十一日独寓经阁民先元发商叟见过纵步长廊因至旼师房爱其洁雅携棋瀹茗竟日而归因成鄙句

长廊散步寻僧话,青眼相邀得老旼。

久礼忏堂心独苦,惯迎野客语尤真。

当轩翠竹根根静,对手拈棋局局新。

日暮循堤还旧隐,一杯那复较醨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晚晴

宿云解駮远峰青,谷鸟惊呼报午晴。

屋冷篱疏茅店迥,路平沙软笋舆轻。

行穷坡岭山方好,捲尽旌旗眼更明。

慷慨未须关世务,胸怀得酒暂能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池元坚(其一)

去国曾闻首扣阍,今聆议论汗浆翻。

忠忱我愧西都向,行谊君贤太学蕃。

壁水门开趋辇路,黄封囊奏乞神幡。

英风义概几成俗,涵养都由圣主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