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荆轲传

素车白马易水阳,田光一剑胡太忙。

槁心裂肝感云物,白虹赤日无晖光。

燕丹太子少年耳,报人易做一朝事。

壮夫迟留未可疑,遂尔同心不相俟。

迂哉荆卿故劫王,绕屏真负夫人匕。

樊将军,死已死,虚借头颅行万里。

不济当年事亦难,舞阳小儿不足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荆轲传》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张穆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传记进行解读,表达了对荆轲及其行为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素车白马易水阳”描绘了荆轲出征前的场景,以素车白马象征着荆轲的庄重与决绝,易水阳则暗示了地点,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接下来的“田光一剑胡太忙”,通过田光与荆轲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荆轲行动的紧迫与重要性。

“槁心裂肝感云物,白虹赤日无晖光”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荆轲内心情感的深切感受,以及他行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仿佛连自然界的云物都为之动容,白虹与赤日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此来凸显荆轲行动的震撼力。

“燕丹太子少年耳,报人易做一朝事”揭示了荆轲行动的背景,即为报答燕丹太子的知遇之恩,而选择了一条看似容易实则充满风险的道路。这既是对荆轲忠诚与勇气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反思。

“壮夫迟留未可疑,遂尔同心不相俟”则表达了对荆轲行动中可能存在的犹豫与等待的质疑,同时也对他的决心与行动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英雄行为的双重审视。

“迂哉荆卿故劫王,绕屏真负夫人匕”这一句对荆轲的策略和手段提出了疑问,认为其过于迂回,甚至可能辜负了身边人的信任与期望,反映了对历史人物行为合理性的探讨。

最后,“樊将军,死已死,虚借头颅行万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指出即使牺牲了樊将军的头颅,也无法改变最终失败的命运,强调了行动的局限性和悲剧色彩。

“不济当年事亦难,舞阳小儿不足恃”总结了对荆轲行动结果的无奈与反思,认为即便在当时的情况下,事情也难以成功,而舞阳的小儿(指秦王)也不足以依靠,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轲传记的解读,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也蕴含了对人性、忠诚、勇气与命运的哲学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34)

张穆(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字:穆之
  • 号:铁桥
  • 籍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
  • 生卒年:1607—1688以后

相关古诗词

寄陆汉东

浊世不可托,骞怀念唐虞。

何心皎洁羽,乃押鸡与凫。

梅生昔弃妇,夷齐耻存躯。

铿锵固穷节,后世知不诬。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建宁行在感赋

溪头虎帐寂衔枚,城上千灯禁旅开。

漫说貔貅雄细柳,不闻骐骥上高台。

霞关夜鬨私传警,象郡年来已赐裁。

四顾更谁通臂指,调剂空负折肱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西郊同岑梵则王说作陈乔生梁药亭陈元孝集高望公客斋赋

青山野水各栖迟,世乱相逢喜复悲。

地似新亭馀草莽,心随落日向天涯。

尊前雨气侵高堞,原上秋风吊古祠。

白首壮怀消已尽,谁家明月夜吹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菊

九月花发故园违,旅舍相看尚未稀。

抗节合同高士洁,餐英不见道人肥。

时平共拟抛金甲,岁晏谁将遣白衣。

万物早凋惟汝见,只应沉醉对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