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风秋雨索人诗,云放千山翠色奇。
重九数来还渐近,木犀开了不曾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与寂寞之感。"秋风秋雨索人诗"一句,通过秋天的风和雨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索"字在这里既有寻找的意味,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接着,"云放千山翠色奇"一句,以壮丽的画面展示了自然景观。云在天空中自由流动,千山尽被笼罩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绿意之中,这里的“翠色”不仅是对颜色的描绘,更有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既有美好,也带有一丝淡远的孤寂。
"重九数来还渐近"一句,"重九"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这里借重阳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通过对节气的提及,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木犀开了不曾知"一句,以木犀花的开放来结束全诗。木犀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孤傲,这里“开了”表明事物在变化,而“我”对此却是“不曾知”,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语言简洁而深邃,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长的秋诗。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检点秋光莫问天,只从鸿雁见推迁。
未霜杨柳老多病,既雨芙蓉美少年。
桂花已是上番香,枫叶飘红柿叶黄。
社日雨多晴较少,秋风昼热暮差凉。
木犀倜傥散麸金,松举笙竽竹奏琴。
临水芙蓉自儿女,镜边刺绣晚沉吟。
滴尽池荷无奈雨,吹翻井叶可怜风。
溪毛山骨犹无恙,尚有芦花对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