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

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楼阁高高低低跨过青空,层层树木在山风中摇曳。
长江东流直入天际,秦岭山脉从西边蜿蜒至汉中。
野外空旷让远方的目光感到凄凉,高天之下随意目送飞翔的大雁。
登高远望却无江山之思,今日的中原之地恰似当年的谢公情怀。

注释

楼阁:指建筑物。
碧空:蔚蓝色的天空。
鳞鳞:形容树木密集。
亚:接近,贴近。
沧江:古代泛指长江。
秦岫:秦岭的山峰。
汉中: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野旷:野外空阔。
远目:远望的目光。
聊复:姑且,随便。
河山:江山,代指国家或领土。
谢公:这里借指有高尚情怀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登临远眺时的心境和情感。

"楼阁高低跨碧空"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透露出中梁山寺雄伟壮丽的建筑群落,它们仿佛跨越在清澈的蓝天之下。"鳞鳞群树亚山风"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之美,这里的“鳞鳞”形容树木茂密,如同鱼鳞一般,给人以层次丰富、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两句,诗人眼中的景致更加开阔。沧江如一条银带向东方无垠的天际延伸,而秦岭则从西而来,在汉中地区盘旋,这些地理元素共同构筑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壮丽景色,不禁感慨万千。广阔的原野让人的视线变得遥远,而那高不可攀的蓝天,更是引人向往,让人忍不住想象着那些飞鸿是否能带去自己的思念。

最后,"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人、旧地的怀念之情。尽管站在高处,但那份对河山的眷恋之情难以平息,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地方还能遇见谢公这样的知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忆京山大阳寺

往岁曾游大阳寺,倚天楼殿碧参差。

明安庵迥峰峦古,杨广城高径路危。

满壑松声僧定处,一堂秋雨客谈时。

如今细想经行地,三复遗诗血泪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王宝学挽词二首(其二)

故相传勋阀,风流见典刑。

所期为旱雨,何意堕明星。

有美閒桴鼓,姑苏诧使亭。

若追甘露事,忠首定丹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王宝学挽词二首(其一)

德望三山重,勤劳一节忠。

丹心明贯日,英气浩如虹。

趣召恩方急,跏趺事已空。

功名重回首,寂寞泪东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代王侍郎送程尚书赴信州三首(其三)

君王钟意抚斯民,不惜朝端屈老臣。

连锦麾毫千字宠,黄金横带万钉珍。

长安日近恩光迩,刺史天高惠政新。

我愧仙岩旧猿鹤,依然轩冕缚閒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