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峤潮声

南峰双峙海门开,昼夜波涛捲地回。

雄似平沙奔万马,骤如阔汉殷千雷。

鸣樯已见风当劲,吼汕先知雨欲来。

常向长松高枕卧,几番残梦为低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琅峤潮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琅峤海域潮水的壮丽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潮水比作奔腾的万马和轰鸣的千雷,形象地展现了潮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动态美。

首句“南峰双峙海门开”,描绘了南边两座山峰矗立,仿佛打开了通往大海的门户,预示着潮水即将涌来。接下来,“昼夜波涛捲地回”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潮水不分昼夜,永不停息的壮阔景象。潮水如同翻滚的波涛,卷起大地,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雄似平沙奔万马,骤如阔汉殷千雷”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潮水的雄伟与速度分别与奔腾的万马和轰鸣的千雷相比较,突出了潮水的壮观与震撼力。万马奔腾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潮水的浩荡,而千雷的轰鸣则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猛烈与响亮。

“鸣樯已见风当劲,吼汕先知雨欲来”两句,诗人观察细致,捕捉到了潮水带来的自然现象。帆船的鸣响预示着强劲的风势,而潮水的吼声则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两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知。

最后,“常向长松高枕卧,几番残梦为低徊”两句,诗人以自己为喻,想象自己如同长松般静卧于潮声之中,享受着这份自然的韵律。然而,潮水的反复波动却让他陷入了沉思,似乎在回味着潮水带来的各种感受。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的写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琅峤潮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现了琅峤海域潮水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体验的思考。

收录诗词(8)

林梦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岫春雨

丹凤飞来寄海滨,青郊濛雨茜峰新。

人烟树色遮全断,水影山光望未真。

欲写天池五彩羽,已分帝阙万家春。

遥看霁后平畴上,点点清流泛碧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玉山远眺

结伴登山作胜游,三峰绝顶雪盈头。

四围景色双眸豁,千里风光一览收。

列岫蜿蜒云作障,长洋浩淼水如沟。

登临泰岱浑无异,眼界真堪隘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元兴岩登高

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红毛城

澎湃波中沙屿横,荷兰曩筑小砖城。

秋风夜半嘶寒蜃,危蝶翻时掉尾鲸。

戍阁凌波钲鼓厉,沙洲落日水天清。

白云渺渺增惆怅,残垒荒凉弱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