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院中宁静而略显萧瑟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交融。
首句“秋风馀几日”,点明了季节背景,秋风渐起,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亭院定萧閒”一句,直接描绘了庭院在秋风中的静谧氛围,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
“竹径缘谁扫,花扃聊下关”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竹径无人清扫,花门轻轻关闭,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寂寞之中。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溪声来一派,峰色净双鬟”则将视线转向了远处,溪水潺潺,山峰如洗,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这里的“双鬟”比喻为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秀美和纯净。
最后,“却忆同栖处,余今倦出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当前心境的感慨。他似乎在怀念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地方,而现在,他感到厌倦于外出,可能是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明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