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焦山方丈

明发理烟艇,欢言济遥岑。

盘涡沸风雨,稍辨钟磬音。

行行并疏柳,迎客多幽禽。

扶舆上荦确,始见江湖深。

台殿明海色,嵌空忆龙吟。

修廊延客步,妙香慰人心。

遐眺未云极,千岩忽秋阴。

孤月欲生岭,诸天悉浮金。

兹游倍奇绝,况接支道林。

夜语不知旦,虚窗对横参。

人间惊毫末,物外雄窥临。

稽首悟真理,微生安所任。

苍崖有奇字,霜乾约重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汪藻在焦山方丈住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开篇“明发理烟艇,欢言济遥岑”,诗人清晨出发,乘着轻舟,满怀喜悦地前往远方的山峦,展现了旅途的愉悦和对自然的向往。接着“盘涡沸风雨,稍辨钟磬音”,通过风雨中的漩涡和远处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行行并疏柳,迎客多幽禽”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柳树稀疏,鸟鸣清幽,仿佛是大自然的欢迎仪式,增添了旅途的生机与和谐。随后“扶舆上荦确,始见江湖深”,随着道路的崎岖,诗人逐渐领略到江河湖海的壮阔,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深远。

“台殿明海色,嵌空忆龙吟”描述了焦山上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海色明亮,洞穴中似乎回荡着龙的吟唱,既体现了自然的神奇,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接下来“修廊延客步,妙香慰人心”,长长的走廊引导着客人前行,香气弥漫,抚慰着心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满足。

“遐眺未云极,千岩忽秋阴”描绘了远眺的景象,山岩连绵不绝,突然间乌云密布,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象征着人生境遇的无常。接下来“孤月欲生岭,诸天悉浮金”则以月亮即将升起,天空泛起金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辉煌的美,寓意着希望与光明。

“兹游倍奇绝,况接支道林”表达了这次旅行的非凡体验,与高僧支道林的相遇更增添了其意义,暗示着精神层面的提升与领悟。最后“夜语不知旦,虚窗对横参”描述了夜晚的交谈直至天明,透过窗户看到北斗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浩瀚。

“人间惊毫末,物外雄窥临”则从对比的角度,强调了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生活的渺小,激发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稽首悟真理,微生安所任”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洞察。

“苍崖有奇字,霜乾约重寻”则以发现古老文字为线索,引出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与探索,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焦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还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宿上方院

问津渔子浦,休驾法王城。

一雨夜来过,数峰烟际明。

藤萝月不到,钟磬寒愈清。

信美欲归去,村鹃如放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句(其一)

敌帐梦回惊日处,都城心切望云时。

形式: 押[支]韵

句(其二)

班立青云腰佩玉,手持洪造印涂金。

形式: 押[侵]韵

句(其三)

野田无雨出龟兆,湖水得风生縠纹。

形式: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