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大水作

天决鉴江灌高凉,一夕水高三丈强。

西南二门白昼闭,城中城外愁汪洋。

大雨滂沱不得止,飓风吹倒牛与羊。

千家号哭万家走,妇子尽同鱼在罾。

白波捲去南巴城,烟火不知何处有。

蛟龙拔木山欲摧,潭中惊出雌雄雷。

狂夫欲渡不能渡,中流浪打被发回。

二村已遭白牛陷,挺剑我欲为澹台,斩尽水怪无凶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高州地区遭遇洪水灾害的情景,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惊人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与抗争。

开篇“天决鉴江灌高凉”,以“天决”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爆发的壮观景象,仿佛是天意决堤,鉴江之水倾泻而下,灌入高凉之地。“一夕水高三丈强”,强调了洪水来势汹汹,一夜之间水位暴涨,显示出洪水的威力和速度。

接着,“西南二门白昼闭,城中城外愁汪洋。”描述了洪水将城门关闭,整个城市内外一片汪洋,人们陷入绝望之中。大雨如注,飓风肆虐,牛羊被吹倒,千家号哭,万人流离失所,妇孺们如同被困于鱼网之中,无法逃脱。

“白波捲去南巴城,烟火不知何处有。”进一步描绘了洪水席卷整个南巴城,连烟火都看不见,景象凄惨至极。蛟龙拔木,山欲摧,潭中惊出雌雄雷,展现了洪水中的神秘力量和破坏力。狂风巨浪使得人们无法渡河,甚至有人试图斩杀水怪以求平安,但最终未能成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抗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龙门健儿行

龙门健儿身手强,绵木为鎗三丈长。

三人持一绵木鎗,风旋电转谁能当。

进四尺兮退四尺,挑起人马半空掷。

朔骑干群丧精魄,前锋夹以竹篙锥。

三丈不足二丈馀,藤牌絮被滚如珠。

三眼鸟鎗洞铁甲,绕指郁刀随捲舒。

憔铜锋镝涂毒药,猛虎中之仅三跃。

用短尤能精用长,纵横击刺千军却。

往日勤王义气作,文烈张公恣挥霍。

大小百战似雷霆,长驱几欲空沙漠。

形式: 古风

奈何帝歌

奈何帝,奈何帝,风流亡国亦足豪,美人相抱井中坠。

可惜井中水不深,美人不死伤我心。

泪痕化作胭脂痕,千秋漠漠苔花侵。

苔花侵,美人墓在青溪阴。

不死胭脂死青溪,可怜不作井中泥。

国亡不恨恨惟此,山河不易一女子。

形式: 古风

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南海祠前十馀树,祝融旌节花中驻。

烛龙衔出似金盘,火凤巢来成绛羽。

收香一一立花须,吐绶纷纷饮花乳。

参天古干争盘拿,花时无叶何纷葩。

白缀枝枝蝴蝶茧,红烧朵朵芙蓉砂。

受命炎州丽无匹,太阳烈气成嘉实。

扶桑久已摧为薪,独有此花擎日出。

高高交映波罗东,雨露曾分扶荔宫。

扶持赤帝南溟上,吐纳丹心大火中。

二月花开三月叶,半天飞落人争接。

东风乱剪猩红绒,儿女拾来柔可摺。

正及春祠百谷王,神灵不使马蹄蹀。

还怜飞絮白如霜,织为緤布作衣裳。

银钗叩罢双铜鼓,岁岁看花水殿旁。

形式: 古风

寿霍丈

天上有寿星,饮酒辄一石。

人间有酒龙,为寿亦过百。

君今六十兴翩翩,梦想庐山醉石边。

讲学十年称祭酒,隐居双岳得飞仙。

山禽吐锦当晴日,海气成楼在晓天。

杖策逍遥无不可,酣来更拂落花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