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居亦何乐,所乐在泉石。
盘桓抚松桂,兹乐岂易得。
白云如飞鸿,过眼时历历。
俯仰天地间,孤踪寄幽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喜爱和独特乐趣。首句“山居亦何乐”直接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满足感,接着“所乐在泉石”点明了乐趣来源,即清泉与奇石,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漫步松桂之间,“盘桓”二字形象地展现了他在山中悠然自得的情态。
“兹乐岂易得”进一步强调这种乐趣的难得,暗示了都市喧嚣与尘世纷扰与之相比的珍贵。接下来,诗人以“白云如飞鸿,过眼时历历”比喻时光流逝,白云飘忽,如同飞鸿掠过,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俯仰天地间,孤踪寄幽僻”,诗人将自己置于天地之间,感受到孤独但又享受着这份与世无争的幽静,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淡泊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
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
萧然守岑寂,环堵蓬蒿齐。
兵戈遍天地,吾将托冥栖。
天下兵未息,何当骋予怀。
富贵非可待,少壮岂重来。
百年亦偶尔,千载真悠哉。
惟应抱遗经,独立山岩隈。
郡廨新落成,繁木荫阶戺。
稍忻吏牍希,粗觉民事理。
檐雀不相猜,群饮砚池水。
古人乐吏隐,所贵性有适。
著述本吾事,催科岂其职。
咄哉彭泽翁,惆怅为形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