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叔羽听琴诗

峄桐斲孙枝,所取非老大。

比其爨之焦,孰谓邕也过。

拂拭见太古,断腹宛蛇卧。

持来长安市,万口莫能破。

爱公胸次广,云梦吞几个。

夜堂发孤弹,风月清入座。

高山不易赏,白雪久无和。

且乐舜弦薰,毋事楚臣些。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翻译

峄山上的桐木削成孙枝,挑选的并非老而粗大。
比起烧火时的焦黑,谁又能说它是南郭先生的过错。
擦拭后显露出原始的纹理,断开的腹部像蛇一样弯曲。
把它带到长安市场,万人围观也无法破解它的奥秘。
敬爱你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多少云梦泽的水。
夜晚的厅堂中,你独自弹奏,清风明月映照席上。
高山的美景难以领略,长久以来无人能与你合奏高雅之音。
暂且享受舜的琴声,不必效仿楚国那些庸俗的臣子。

注释

峄桐:峄山上的桐木。
孙枝:指桐木削成的琴材。
爨之焦:烧火后的焦黑。
邕:指南郭先生,传说中的滥竽充数者。
拂拭:擦拭。
太古:远古时期。
断腹宛蛇:形容琴的形状。
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
胸次:胸怀,心胸。
云梦:古代湖泊名,这里比喻胸怀宽广。
孤弹:独自弹奏。
风月:清风明月。
高山:比喻高雅的艺术。
白雪:指高雅的音乐。
和:合奏。
舜弦:舜的琴声,象征高雅音乐。
楚臣些:暗指庸俗之人,模仿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处权所作,名为《次韵叔羽听琴》。诗中通过对古筝(一种古老的弦乐器)的形容和演奏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久远、文化传承以及个人胸怀壮志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首句“峄桐斲孙枝,所取非老大”描绘了一幅精选优质筝材的情景,展现了对器物选择的细致与讲究。接着,“比其爨之焦,孰谓邕也过”则是通过将筝木烤制过程中的火候比喻为古人鉴赏时的严苛标准,暗示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和品评的高要求。

“拂拂见太古,断腹宛蛇卧”中,“拂拂”形容筝声之清脆悦耳,而“断腹宛蛇卧”则是一个生动的意象,通过对古老文化遗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传统的尊重与怀念。

“持来长安市,万口莫能破”表明这件器物在当时的价值非凡,即使是在繁华的长安市场中,也是无人能比拟的珍宝。紧接着,“爱公胸次广,云梦吞几个”则抒发了作者对于这位有着宽广心怀与深邃才情之人的赞美。

“夜堂发孤弹,风月清入座”描绘了一幅夜晚演奏筝的静谧画面,通过“风月清入座”的意象,传达了音乐带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高山不易赏,白雪久无和”则是借用自然景观来比喻艺术品味的深邃难以触及,需要有相应的修养与识见才能欣赏其奥妙。

最后,“且乐舜弦薰,毋事楚臣些”通过对远古圣人舜和楚国贤士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喜悦,以及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寄托。

整首诗语言凝炼,意象丰富,既展现了李处权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出他对音乐、器物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明孺见遗之什

世家传子又传孙,岂较前身与后身。

知足已如仓庾氏,忘怀真是葛天民。

骑鲸又见诗无敌,射虎何须武绝伦。

白屋朱门果非是,万钱日食是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翁子秀移竹

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

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

山僧不知贵,遣送如薪束。

坐成阮家林,色映兵厨醁。

主人何必问,抱琴来就宿。

此君不须多,潇洒数竿足。

却笑陶元亮,但采东篱菊。

形式: 古风

次韵端礼谢郭宰载酒相访之什

贤哉令尹出名胄,百里歌谣不容口。

岂弟父母今信之,视民恐伤如足手。

讼庭端可置雀罗,若网在纲无杂糅。

万顷之陂黄叔度,云梦何止吞八九。

潘岳无事只种花,陶潜有巾惟漉酒。

三公九卿唾不取,金印从渠大如斗。

刘君语默端可人,固知十室忠信有。

五经腹笥贯今古,决疑索隐如瓜剖。

小圃风烟似洛阳,翠微不减绿野堂。

会闻激烈歌时康,不负抵掌工雌黄。

何时赠扇乃有语,向来仁风已奉扬。

形式: 古风

次韵德基效欧阳体作雪诗禁体物之字兼送表臣才臣友直勉诸郎力学之乐仍率同赋(其一)

朝来冻坐如缩龟,不闻打窗那得知。

江南地暖亦有此,惊心远自龙沙吹。

六一居士最能赋,东坡先生追撚髭。

腐儒得句亦起舞,砚寒沃笔浮轻澌。

征尘暗天铁马健,衣冠南奔身世危。

兄弟相望音信绝,梳头纷纷满面丝。

裋褐袖手如怀冰,车马不来奚所为。

前年毗陵雪盈尺,蟹螯犹记左手持。

归来浩歌仰看屋,夜深凛凛粟满肌。

室中老妇几兴叹,膝下奈此号寒儿。

今年造物颇垂顾,税驾仁里欢此时。

杀鸡为黍朝夕事,苦节诸郎方下帏。

起看松竹有特操,坐对溪山无俗姿。

刘子唱高和弥寡,要当独醒歠其醨。

已呼稚子来候门,更戒黄童无扫墀。

十千不向楼头贳,一蓑正忆江上披。

五陵之客誇轻肥,呼鹰逐兽广莫驰。

五侯之第事豪侈,珊瑚照耀金屈卮。

岂如高举纵清赏,钩帘一目万景随。

亦有末至居客右,其言不让故哂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