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

弯弧力不任,棋局思虑费。

不如习投壶,闲暇可观礼。

心精手斯应,古谓射之细。

无宁贵巧得,近取直如矢。

瀛洲远尘雾,永日但书几。

相携千步廊,百发皆贯耳。

兢兢图克终,一瞬有成毁。

昔贤著新裕,取正斥奇诡。

造次垂令仪,高山劳仰止。

形式: 古风

翻译

弯弓的力量难以承受,棋盘上的思考耗费心思。
不如学习投壶游戏,空闲时也能体现礼仪。
心神专注手便熟练,古人称这是射箭的精微技艺。
宁可追求朴实准确,近似射箭直中靶心。
瀛洲遥远如尘雾笼罩,漫长的日子只有书案相伴。
携手漫步千步长廊,每发都能贯穿耳际。
小心翼翼力求成功,转瞬之间可能功败垂成。
昔日贤者推崇简约,摒弃奇异,遵循正道。
匆忙间也要保持规范,高山仰止,令人敬佩。

注释

弯弧:弯弓。
力不任:力量难以承受。
棋局:棋盘。
思虑费:思考耗费心思。
习投壶:学习投壶。
闲暇可观礼:体现礼仪。
心精:心神专注。
手斯应:手便熟练。
射之细:射箭的精微技艺。
贵巧得:追求巧妙。
近取直如矢:追求朴实准确。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永日:漫长的日子。
书几:书案。
相携:携手。
千步廊:长廊。
贯耳:贯穿耳际。
兢兢:小心翼翼。
克终:成功。
一瞬:转瞬。
成毁:成败。
昔贤:昔日贤者。
新裕:简约。
取正斥奇诡:遵循正道,摒弃奇异。
垂令仪:保持规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开篇“弯弧力不任,棋局思虑费”表达了作者对于下棋需投入大量精力的感慨,认为这种精神耗费过大。而“不如习投壶,闲暇可观礼”则提出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娱乐方式,即习练投壶。这里,“弯弧力不任”与“棋局思虑费”构成对比,而“不如习投壶”则是对这种沉重劳累的一种解脱。

接下来的“心精手斯应,古谓射之细。无宁贵巧得,近取直如矢。”则赞美了投壶这一技艺的精妙和准确性。“心精手斯应”表达了这种技术要求内心与手部动作的高度协调,“古谓射之细”则强调这种技艺在古代已有所传承,而“无宁贵巧得,近取直如矢”进一步描绘了投壶时准确无误,如同箭一般射中目标。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生态度的抒情。“瀛洲远尘雾,永日但书几。相携千步廊,百发皆贯耳。”这里,“瀛洲远尘雾”可能是指一处清幽的自然之境,而“永日但书几”则表达了一种安逸自得的心态,“相携千步廊,百发皆贯耳”则描绘了与人共同在长廊漫步,每次投壶都能准确命中。

最后,“兢兢图克终,一瞬有成毁。昔贤著新裕,取正斥奇诡。造次垂令仪,高山劳仰止。”则是对这种技艺的持续追求和传承,以及对于前人智慧的尊重。“兢兢图克终”表达了作者对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昔贤著新裕,取正斥奇诡”则是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更为纯粹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末句“造次垂令仪,高山劳仰止”则可能是对某种规矩或仪式的遵循,以及面对高远目标时不懈努力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投壶这一传统技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艺术化、精神境界追求和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古代智慧和技艺传承的尊重,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态度。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青神道中

沧江掩映桤树林,宝塔崷崒孤云岑。

田家春时相劳苦,结社分朋宴箫鼓。

道边儿女齐唱词,钗梁复挂一钩丝。

相携却踏溪桥路,荠麦连云住何处。

形式: 古风

格斋

一物具一理,皆有极则处。

索焉而不精,于德何所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御]韵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其二)

通宵风撼天,清晓雪压蓬。

苍茫烟海涯,寂寞葭苇丛。

龙骧水犀手,有亦安所事。

洪波绛鼍翻,阴穴翠螭睡。

孰能乘此险,惟应汉戈船。

烱烱眸电闪,摇摇心旆悬。

排烟把盏笑,铁瓮高了了。

阴云欣解剥,丽日廓清照。

形式: 古风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其一)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浊恶,文字有潜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