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莲叶盛。寻幽准约烟艇。

名园深处小池亭,碧筒劝饮。

玉容寂寞扇痕凉,想应绮梦催醒。繁华事,休更省。

栏干几度愁凭。灵梭分得半机云,归来书锦。

翠盘凝露泻珠圆,还疑零落金粉。

澄奁乍启素练净。剩闲鸥、孤照清影。

欲语水仙难认。

又斜阳、艳艳暗催,游兴一镜吟魂,天风冷。

形式: 词牌: 西河

鉴赏

这首《西河》由清代诗人戴延介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夏日荷塘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叶的繁茂与池塘的幽静,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莲叶盛”开篇即点明主题,莲叶的茂盛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寻幽准约烟艇”,诗人仿佛在寻找一处幽静之地,乘着轻舟,探寻那片被烟雾笼罩的神秘之境。

“名园深处小池亭,碧筒劝饮”,名园之中,小池亭边,碧绿的莲叶如同自然的酒杯,轻轻劝饮,引人遐想。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更有心灵上的触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玉容寂寞扇痕凉,想应绮梦催醒”,诗人通过比喻,将女子的容颜比作玉,其寂寞之情如同扇面留下的痕迹,透露出一丝凉意,似乎是在暗示着某种梦境的结束或唤醒。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

“繁华事,休更省。栏干几度愁凭”,繁华已逝,无需再回首,诗人站在栏杆前,几度凭栏,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灵梭分得半机云,归来书锦”,灵巧的梭子在织布机上穿梭,编织出云朵般的图案,最终化为华丽的锦缎。这里不仅描绘了技艺的高超,也隐喻了人生的历程,从平凡到辉煌,从无到有,充满了变化与可能。

“翠盘凝露泻珠圆,还疑零落金粉”,翠绿的盘中,露珠如珍珠般圆润,仿佛是金粉的零落,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美丽。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露珠的纯净与珍贵。

“澄奁乍启素练净,剩闲鸥、孤照清影”,清澈的水面如同打开的画卷,展现一片洁净,只有孤独的鸥鸟,在水面留下清晰的倒影。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孤独与自由的向往。

“欲语水仙难认,又斜阳、艳艳暗催,游兴一镜吟魂,天风冷。”诗人想要与水仙对话,却难以辨认,夕阳的余晖渐渐暗淡,游兴如同镜中的倒影,随着天风的寒冷而消散。这一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体而言,《西河》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荷塘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10)

戴延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春夜月.莲衣词,为米楼赋。用张渌卿调

过横塘,艳魂花外吹香。

试问卅六鸳鸯,若个梦成双。

自分莲心独苦,又澹烟疏雨,替作凄凉。

只闹红一舸,而今甚处,闲了斜阳。

艳歌忽起,素波乍冷,残月昏黄。

解佩归来,算只有、一重烟水,摇曳愁长。

泪珠揾也,等几时、还赋清湘。

怕再过、那秋风江上,并刀未剪,已断柔肠。

形式: 词牌: 湘春夜月

翠楼吟.七夕

壁月依弦,琼梭掷锦,星期好逢秋霁。

银河低渺渺,又何事离愁兜起。画屏无睡。

定细数虬壶,频占鹊喜。天如水。

夜深听说,巧云新缀。此际。

应笑神仙,几聘钱输了,艳悰迢递。

玉箫声渐歇,知伊处瓜筵收未。风前露底。

待灵匹年年,绡衣孤倚。

湘帘外,晓寒吹雨,滴离人泪。

形式: 词牌: 翠楼吟

台城路

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篷窗欹帽。

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金缕曲.将有洞庭之游,夜泛石湖作

征雁飞何处。伴宵长、咿哑不断,一枝柔橹。

酒醒衾凉灯更籺,谁问薄寒情绪。

正云水、荡成新句。

今夜波平风更静,料水仙、不放鱼龙舞。

魂梦稳、好重作。湖烟消尽银蟾吐。

谢盈盈、送我多情无语。

一枕游仙浑不觉,几被灵威邀去。

蓦听得、天鸡催曙。

不借一双携得否,待明朝、料理登山具。

看逸兴,又霞举。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