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马钰的《望蓬莱·闻蝉》是一首描绘秋日蝉鸣引发的感慨与哲思的小令。诗人通过对秋蝉叫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蝉的生命状态和其背后的寓意。
"秋蝉噪,声细又声长",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蝉鸣叫的场景,声音虽微弱却绵长不断,暗示着生命的坚韧和执着。接下来,“饮罢餐风声不困”,蝉饮露水而鸣,即使饱餐清风也不觉疲倦,表现出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顺应。
“声声都了显行藏”一句,蝉的鸣叫仿佛在揭示自己的存在和行迹,也暗指人生如蝉,一举一动都在展现自我。然而,“使我起凄惶”,这声声蝉鸣却让诗人感到悲凉,可能是因为想到了生命的短暂或人生的无常。
“模样是蜣螂”一句,将蝉与蜣螂相提并论,虽然蝉看似高洁,但其外表与蜣螂相似,可能暗示了世事的复杂和表面现象的迷惑性。接着,“尚自超然蝉退去”,蝉虽知生命将尽仍保持超脱,但诗人却感叹人不应像蝉一样,对于世间光明(三光)有所不明。
最后,“急急养铅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希望能在纷扰中保持清醒,修炼内心,如同蝉一般虽退去但仍保持精神上的清明。
整首诗通过蝉鸣这一自然现象,寓言般地探讨了生命、超然、明理等主题,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