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
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这首词作是唐末宋初诗人孙光宪的《生查子(其三)》。从艺术风格和用辞来看,这是一首抒发离别愁绪的词章,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幽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的“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一句,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金井、玉殿都是贵族豪华生活的象征,而它们被高梧和斜月所笼罩,更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愈发沉重。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进一步描绘了一个空旷寂静的场景。长巷中没有行人的脚步声,只剩下作者自己的心事,这种环境让他的愁思变得更加深沉和无法排解。
接下来,“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一句,则通过对香炉中香料燃烧殆尽的描写,暗示了往昔恩情的消逝。玉炉本是高贵的象征,但这里却显得冷清,而香烬灭则是时间流逝和美好记忆渐行渐远的比喻。
最后,“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情深难忘的复杂情感。翠辇(即华丽的车马)不再回来,象征着美好时光一去不返,而作者内心的幽恨又该向谁倾诉呢?这里的“将谁说”既是无奈,也是一种无尽的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夜景、寂静环境和过往美好的回忆与现在的空虚对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悲伤。
不详
春病与春愁,何事年年有。
半为枕前人,半为花间酒。
醉金尊,携玉手,共作鸳鸯偶。
倒载卧云屏,雪面腰如柳。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
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
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
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感人心,为物瑞,烂熳烟花里。
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