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其二)

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

茅茨居不剪,蓬荜昼常关。

倾盖曾三径,摇旌每数间。

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门对着分开的流水,窗户横对着对岸的山峦。
简陋的茅屋从不修剪,白天常常紧闭着门窗。
曾经在小路旁相遇多次,频繁地摇动旗帜在房舍间穿梭。
我仍然欣喜能与龙阁老交往,他带着好诗归来。

注释

门:门口。
对:面对。
分流水:分开的水流。
窗:窗户。
横:横向。
别岸山:对岸的山。
茅茨:简陋的茅屋。
居:居住。
不剪:从不修剪。
蓬荜:简陋的房屋。
昼:白天。
常:常常。
关:关闭。
倾盖:相遇时车盖倾斜,表示相识。
曾:曾经。
三径:指小路,这里借指朋友家。
摇旌:摇动旗帜。
每:频繁。
犹:仍然。
欣:欣喜。
龙阁老:对高官的尊称,这里可能指友人。
携:携带。
好诗:好的诗篇。
还: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题为《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田园生活画面。"门对分流水,窗横别岸山",开门可见分流的溪水,窗户映照着远处的山峦,展现了诗人居所的环境之静美。"茅茨居不剪,蓬荜昼常关",茅草屋简朴而不加修饰,白天常常紧闭,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倾盖曾三径,摇旌每数间",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刘千岁的交往,他们曾在田间小路相遇,彼此交谈甚欢。"犹欣龙阁老,携得好诗还",诗人欣喜地提到,虽然刘千岁官至高位(龙阁老),但仍不忘携带佳作来访,这体现了他们的深厚友情和对文学的共同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文人雅趣,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次朱新仲待制见庆次对之命韵

典郡才能薄,趋朝气力微。

更堪持橐去,只合挂冠归。

六閤丽千尺,四松森百围。

公今有班缀,衰老借馀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何德器见赠韵

德器交情素所敦,乃翁虽逝典型存。

不惟歆向皆书府,况复封胡是相门。

意气君方凌碧落,年龄我已到黄昏。

今晨镜里如膏沐,欢喜仁人有赠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忧字韵

公家伯仲世名流,画省归来共乐忧。

稍喜对床听夜雨,永怀扇枕作凉秋。

谁言小草能蠲忿,未信闲花可疗愁。

惟有埙篪发清吹,渠侬无厌亦无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苏守朱新仲舍人留会稽之行韵

公知此老发船时,不作河梁送别诗。

但说江湖留我住,为言岩壑与人期。

凝香燕寝定自好,怀绶稽山无不宜。

早晚欢迎剡溪上,去公亦复意迟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