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采药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
首句“山中宿雨过”,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间,山中经过一夜的雨水洗礼,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次句“岭上明霞赤”,描绘了雨后山岭上空出现的绚丽晚霞,色彩鲜明,令人赏心悦目。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接着,“荷锄入南畦,药苗始堪摘”,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自己手持锄头,踏入南边的田地,开始采摘药草。这一动作既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尊重。随后,“黄精种未锄,紫芝已盈尺”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中丰富的药草资源,黄精尚未成熟,而紫芝却已长得十分茁壮,预示着这片山林是药草生长的宝地。
最后,“隔水望茅茨,还归煮白石”,诗人站在溪水边,遥望远处的茅屋,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他最终决定返回,或许是为了准备煮食,或是为了继续寻找其他珍贵的药材。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期待,也暗示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采药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以及其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