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饥冷嫩草遥山去,渴饮寒泉曲涧回。
放荡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首句"饥冷嫩草遥山去"写出了牛羊在远处的山脚下寻找食物,它们因饥饿和寒冷而向草木丰茂的地方走去。次句"渴饮寒泉曲涧回"则描绘了它们在山涧中饮水的情景,泉水清凉,曲折流淌。
第三句"放荡不耕空劫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放荡不耕"暗示着自然的无为而治,大地无需人力耕耘也能自生自长,暗含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赞同。"空劫地"可能指的是无人打理的土地,也寓指心境的空灵与超脱。
最后一句"暮天何用牧歌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欣赏,认为傍晚时分,自然的节奏已经足够美好,无需人的歌声来催促或打扰。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展现出宋代禅宗诗人的独特视角。
不详
声前一句口如眉,佛祖从来总不知。
昨夜昆崙闲说梦,白头生得黑头儿。
长江澄澈即蟾华,满目清光未是家。
借问渔舟何处去,夜深依旧宿芦花。
白云槛外思悠哉,密密金刀剪不开。
幽洞不拘金锁意,纵横无系去还来。
曹溪古路绿苔生,车马登临已涉程。
野老痿羸兼跛挈,手携玉杖夜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