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食大成乐章.酌献郕国公

心传忠恕,一以贯之。爰述太学,万世训彝。

惠我光明,尊闻行知。继圣迪后,是享是宜。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

翻译

秉持忠诚和宽恕的精神,始终如一地实践。
现在我要讲述太学的道理,这是万代相传的训诫。

注释

心传:精神传承。
忠恕:忠诚和宽恕。
一以贯之:始终如一。
爰述:现在讲述。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万世训彝:世代相传的准则。
惠我光明:恩赐我智慧光明。
尊闻:尊重知识。
行知:实践学习。
继圣:继承圣贤之道。
迪后:引导后人。
是享是宜:理应如此享受并实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应麟的作品,名为《配食大成乐章·酌献郕国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郕国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太学教育理念的阐述。

“心传忠恕,一以贯之。”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认为忠诚和孝顺是应该内化于心,并且贯彻到行为上的重要品质。这里的心传指的是通过教育来传承这些美德,而一以贯之则强调了这种理念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爰述太学,万世训彝。” 这里提到了太学,即古代最高学府,是培养士人之地。作者通过“万世训彝”表达了对太学教育长久影响力的认识,认为其教诲能够历经万世而不衰。

“惠我光明,尊闻行知。” 这两句诗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赞美。“惠我光明”指的是知识之光照亮心灵,而“尊闻行知”则强调了学习(闻)与实践(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继圣迪后,是享是宜。” 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圣贤之道的传承以及对于顺应自然法则的赞同。作者认为,能够继承圣人遗志,并按照天地之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美德、教育和智慧的颂扬,以及对圣贤之道的传承与顺应自然的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收录诗词(10)

王应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又号厚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 字:伯厚
  • 号:深宁居士
  • 籍贯: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生卒年:1223—1296

相关古诗词

口占谢高簿送锦薰笼

一种薰笼出锦机,殷勤遣送到书帏。

自惭不是裁花手,沾得仇香香满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岁朝轿中伊轧声类橹舟因感旧游

岁朝伊轧上蓝舆,酷似当年在帝都。

柔橹数声杨柳外,小舟逗晓过西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于目闻之于耳者辄缀成绝句名之曰田园杂兴非敢比石湖聊以写一时闲适之趣云尔(其七)

自从巡尉罢搜茶,便觉山中气象嘉。

卖得钱来供饱饭,尚馀醉酒插山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于目闻之于耳者辄缀成绝句名之曰田园杂兴非敢比石湖聊以写一时闲适之趣云尔(其四)

早蚕上箔将成茧,晚界蚕方起大眠。

两月辛勤敢胥怨,成丝成绢更成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