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题浮玉石箄山

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

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

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

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

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与江俱逝。

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

未办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

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我来到这浮玉般的仙境,仿佛凌驾于苍茫大海之上,踏着金色巨鳌的背脊。
又像是骑着鲸鱼在浩渺的宇宙中遨游,飞向那八荒之远的地方。
钟鼓的声音传递,楼阁的倒影摇曳,不似人世间的情景。
我在其中徘徊吟诵,遗憾没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人回应我的情感。
潮起潮落,古今如是,问有多少英雄与江水一同流逝?
我只想乘风回到那仙人居住的阆苑,怀疑这是前世的记忆。
还未准备好捕鱼的蓑衣,先与鸥鹭结盟,可惜找不到理想的邻居之地。
从此以后,每个清冷的夜晚,梦魂定会环绕在这空翠的山峦之间。

注释

浮玉:形容仙境如玉般洁白。
金鳌:神话中的大龟,象征大海的主宰。
汗漫:广阔无垠,形容宇宙广大。
八荒:古代指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极远之地。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阆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鱼蓑:捕鱼用的蓑衣。
鸥鹭:水鸟,常被文人墨客视为高洁之物。
卜邻:选择邻居,比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开篇三句“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乘坐宝船(浮玉)如同凌驾于波涛之上、踏着神兽(金鳌)的背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飞扬的精神状态和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

接着,“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诗人仿佛骑乘着传说中的海洋生物(鲸),在浩瀚无垠的空间中自由翱翔,这里的“八荒”指的是宇宙的边际,是一种极致的远离尘世。

“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则是对诗人所达到的境界的描述,钟鼓之声、楼台之景,都已超脱凡尘,显得不属于现实世界,这里的“倒影”可能指的是水中的倒影,增添了一种虚幻而又和谐的美感。

“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们交往,但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在心中徘徊和吟咏。

“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與江俱逝”则是在时间的流转中寻找英雄的足迹,感叹时光易逝,英雄辈出又辈去,与长河一样不断地流逝。

“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想要随着风回到神话中的仙界(阆苑),怀疑这是否是因为多生的宿缘所致。

“未办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则是在现实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但发现周围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只能与自然界的生物(如鱼、鸟)结盟。

最后,“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预示着诗人将在今后的清净夜晚,心灵将会在空中的翠绿之中徘徊,这里的“空翠”可能指的是星空或者是宇宙的广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运用,以及个人情感和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与永恒的理想。

收录诗词(10)

吴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 字:居父
  • 号:云壑
  • 籍贯:汴(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柳梢青.元月立春

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戴花折柳心情。

怎挨得、元宵放灯。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浪淘沙令(其二)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一)

云叶弄轻阴。屋角鸠鸣。青梅著子欲生仁。

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池馆昼盈盈。

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

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酹江月/念奴娇.观潮应制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

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

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

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