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灞亭东去彻隋堤,赠别何须醉似泥。
万里往来无一事,便帆轻拂乱莺啼。
这四句话是中国古诗中的一段,描绘了诗人在离开灞亭时的心境。"灞亭东去彻隋堤"表明诗人正从灞亭向东行进,途经隋堤,这里的“彻”字有穿越的意味,显示了一种坚决离别的态度。"赠别何须醉似泥"则暗示了在分别时不必过度饮酒以致酩酊大醉,如同泥土一般,这里可能包含了对朋友的一番勉励或自我安慰。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往来无一事,便帆轻拂乱莺啼”则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广阔的世界中,却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淡泊。"万里往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遥远与频繁,而“无一事”却显示了他对外界变迁的超然态度。最后,“便帆轻拂乱莺啼”则通过帆船轻拂过水面,引起水边莺鸟啼叫的声音,勾勒出一种诗人心旷神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这段诗词流露出诗人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处理方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在的平静与自由,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台城细仗晓初移,诏赐千官禊饮时。
绿帐远笼清佩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桃源仙子不须誇,闻道惟栽一片花。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偶然楼上卷珠帘,往往长条拂枕函。
恰值小娥初学舞,拟偷金缕押春衫。
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床。
直待玉窗尘不起,始应金雁得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