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独酌

凉月破云涵碧霄,暂怜庭宇断尘嚣。

露翻高树光明灭,风度疏篁影动摇。

惊鹊似投人处息,暗虫如恨岁华凋。

短歌薄酒清辉里,百感先秋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月夜独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月夜图景。诗人刘敞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凉月破云涵碧霄”,以“凉月”点明时间与氛围,暗示夜晚的清凉与月色的皎洁;“破云”则描绘出月亮穿透云层的动态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冷的意境。“暂怜庭宇断尘嚣”,表达了诗人对月夜静谧环境的喜爱,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心境得以暂时的宁静与解脱。

接下来,“露翻高树光明灭,风度疏篁影动摇”两句,通过“露”、“风”、“树”、“竹”等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谧与和谐。露珠在高树上闪烁,光影时隐时现,微风吹过,竹影摇曳,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展现了月夜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融合的意境。

“惊鹊似投人处息,暗虫如恨岁华凋”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惊鹊”和“暗虫”以情感,通过它们的行为来反映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惊鹊似乎在寻找一个安全的栖息之地,暗虫仿佛在哀叹岁月的流逝,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短歌薄酒清辉里,百感先秋不自聊”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在月光下的内心感受。在清辉的照耀下,诗人饮酒吟唱,百感交集,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愁绪与感慨。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普遍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月夜独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静谧环境中所引发的深沉思考和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奉和永叔雨中见寄

泥涂后土未曾乾,骑马相过行路难。

卧听鸡鸣知景晦,起逢花谢惜春残。

银台幸阕连宵直,樽酒能谋尽日欢。

红药苍苔虽寂寞,多情肯作旧游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城楼晚望

长夏淮天却似秋,居人未解白貂裘。

云起岱山时涨雨,风迎沧海欲横流。

日边渴问长安使,天际频瞻贾客舟。

自是七哀宜写望,不关非土故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答宋都官游骊山见寄

华清宫殿映春晖,未醉三晡莫遽归。

人事废兴犹可记,风光流转不相违。

歌临灞岸朱弦脆,走度章台汗马肥。

自是秦川贵公子,城隅相望不能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孙少述题虎丘

吴墟秦烬灭遗踪,谁见千岩锁梵宫。

化出楼台双树外,密移天地一壶中。

石形虎踞森相向,剑气龙盘冷射空。

羁宦无由蜡山屐,因君诗句梦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