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南峰隐居图(其一)

高哉千丈屹南端,路入层云欲到难。

试看幼舆岩石里,人间争似画图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画面,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魅力。首句“高哉千丈屹南端”,以“千丈”形容山峰之高,用“屹”字表现其稳固挺拔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之中。“路入层云欲到难”,则描绘了攀登此山的艰难,山路蜿蜒曲折,仿佛要穿越层层云雾,暗示着追求隐逸生活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含了对隐居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试看幼舆岩石里”,引用了东晋名士戴逵(字幼舆)的故事,他曾在山中岩洞隐居,以此象征真正的隐逸生活并非外界所能轻易触及或理解的。最后,“人间争似画图看”,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体验隐逸生活远不如在心中构想或通过艺术作品欣赏来得深刻和纯粹。这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艺术化生活的一种肯定,强调了心灵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化生活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反思。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登西楼怀汤损之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桥流水绕官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元夕书怀

去岁有灯仍有月,今年无月亦无灯。

谁知此夕吟怀里,看尽寒梅一涧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西湖为陈世崇饯行

我昔见君方成童,长吉才华惊钜公。

人间科第不屑就,直使声名闻九重。

乃翁引上凝华殿,子虚不待他人荐。

入直承明凡几年,天上奇书尽曾见。

翩然归去大江西,二疏父子还相随。

故乡分得云水地,却喜不爽渔樵期。

春雨骑牛对烟草,何如振衣随龙五云表。

秋霜黄独煨地炉,何如驼峰犀箸食天厨。

林间食叶抄诗句,何如宫妃捧砚挥毫处。

溪边照影著荷衣,何如龙门应制夺锦时。

钧天梦断难回顾,浩然合在山中住。

金石台前伴白云,六年不踏西湖路。

今日重来发长吁,忍看清平破草庐。

尽拈书籍向人卖,归买田园供荷锄。

乃翁八十齿发落,倚门待儿斜日薄。

孤山梅花带不归,却唤扁舟载童鹤。

形式: 古风

赠陈随隐归游江西

酝藉中涵廊庙姿,诗文都好见宸批。

只蒙四字君王宠,虮虱微臣不用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