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严滩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的风范。首句“江山丛建德,几许不通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严滩的地理环境,暗示其地理位置独特,不为世人所熟知。接着,“一日曾垂钓,千秋属子陵”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严光(字子陵)与严滩联系起来,通过“一日”与“千秋”的对比,展现了子陵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诗人通过“亭台长肃穆,比附亦峥嵘”进一步渲染了严滩的庄严氛围和历史地位,同时表达了对子陵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
最后,“借问买山隐,儿孙几代更”则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引人遐想。这不仅是对子陵隐居生活的一种追忆,也是对后世子孙如何传承先贤精神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严滩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探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道德品质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