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黄淮的诗,以日本僧雪庭圆寂为题材,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感悟。首句“法音曾演海门潮”描绘了僧人宏大的佛法声威,如同海潮般浩荡。接着,“万里东归剑阁遥”暗示僧人长途跋涉,归于静寂的禅修之地。
“出水莲花元不染”运用莲花的象征,赞美僧人如出水莲花般纯净无暇,不受世俗污染。后句“凌霜松柏岂云凋”进一步比喻僧人的坚韧不拔,即使在严寒中也保持常青,寓意其修行的坚定与执着。
“机缘久向生前尽”表达对僧人一生修行功德圆满的感慨,而“杖锡还从劫外飘”则寓言僧人超脱生死,回归佛国的境地。最后,“回首庐山旧兰若,千峰明月虎溪桥”以庐山的景象收尾,既是对僧人往昔生活的回忆,也是对僧人涅槃后的宁静与祥和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僧人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其修行生涯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