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了朴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清白传家,赤穷到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贫穷但保持清廉的家风,暗示了主人公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精神追求的坚定。"心似寒灰,口如木突",运用比喻,形容内心如冰冷的灰烬般平静,言语木讷少言,体现了内心的清净和沉默寡言。
"纵有些儿葛藤,尽机也拈不出",这里的"葛藤"可能象征着世俗的烦恼或纠葛,而"尽机也拈不出"则表示即使面对再多的困扰,也能超脱不为所动,不受其影响。"凭何接待方来,聊与一掴一咄",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那些试图打扰他清净生活的人,以淡然的态度应对,或是轻轻一掌推开,或是严厉呵斥,都体现出其不为外物所动的禅定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禅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态度,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