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人日送李千秋还杭

喜闻罨画初回棹,便拟共公吟过春。

何事客乡还送客,今朝人日更愁人。

风吹杯面梅花老,路转裙腰草色新。

只恐西湖留不住,重来好为活疲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欣喜听到船儿归来,立刻打算与你一同度过春天。
为何身处异乡还要送别,今日元日更增添忧愁。
清风拂过酒杯,映照出梅花的老去,道路转角,新绿的草色映入眼帘。
只担心西湖美景留不住,再来是为了救治疲惫的百姓。

注释

喜闻:听到好消息。
罨画:形容画卷般的景色。
初回棹:刚刚归来的船只。
共公:一起。
吟过春:吟诗度过春天。
何事:为何。
客乡:他乡。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节。
风吹杯面:风吹过酒杯表面。
梅花老:梅花凋谢。
裙腰:形容道路曲折如女子的裙摆。
草色新:新长出的草色。
恐:担心。
西湖:杭州西湖。
活疲民:救治疲惫的民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离开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珍惜之情。开篇“喜闻罨画初回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重现的喜悦心情,而“便拟共公吟过春”则透露出诗人与朋友共度春天的意愿。

中间两句“何事客乡还送客,今朝人日更愁人”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时光易逝的忧虑。这里的“客乡”指的是外地,“送客”则是朋友即将离开的情景,诗人感到今日与往日相比,更添几分愁绪。

下片“风吹杯面梅花老,路转裙腰草色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时光流逝和生命更新的感慨。梅花在春风中摇曳,显得有些衰老,而路边的野草却以新的颜色展现生机。

末尾“只恐西湖留不住,重来好为活疲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长久留住美好时光的担忧,以及对朋友重返此地的期盼。这里的“西湖”是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和情感。“重来好为活疲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友人的再次到来,为众生带去新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于美好时光无法永久留存的无奈和期盼。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三)郑夫人传

毅斋大老除新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汁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五)小舟归

平生知旧一李友,别后长关白板扉。

偶有客来孤鹤起,也无人觉小舟归。

尽渠俗子频相恼,只恐仙禽未肯飞。

莫笑爨琴并煮鹤,醉眠林下两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二)西湖书院

橘园亭畔市多尘,曲院桥边境转清。

山色湖光精舍敞,笔床茶灶钓船轻。

奈何一字不堪煮,且与三贤相并行。

笑问寿藏何早计,不妨更学赵台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四)四时春

伯子尧夫豪杰人,四时佳致四时春。

静能观动一机活,会复乘元千古淳。

造物生生还化化,世情故故又新新。

不妨长向亭中醉,自觉冲融气味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