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任职时家乡的艰难困苦和个人的无奈心情。开头两句"淮边为小郡,身世复何云"表明诗人被派遣到偏远的地方担任基层行政职务,而自己的家族世代所积累的东西仿佛变得轻如云烟,不再重要。
中间两句"妻病无医药,儿痴废典坟"则揭示了家庭的困境。诗人在外无法照顾家人,妻子生病却无法得到妥善的治疗,孩子因缺乏教育而愚钝,这些现实问题都被委婉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簪裳看似梦,俸禄薄如云"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说明诗人对个人物质生活的无常感受。官员的衣饰和俸禄(即俸钱,古代官吏的薪水)都像梦一样不真实,表明了诗人内心对于这些看似光鲜的物质享受缺乏安全感。
最后两句"不作归耕计,何阶望致君"则是诗人在无奈中所做出的抉择。面对现实的艰辛和家庭的困境,诗人放弃了回乡继续耕种土地的想法,只能仰望着某个层级的官府或权贵希望得到解救。这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外任职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体现了对上级权威的无奈依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古代下层官吏家庭生活的窘迫,以及个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