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庐山归城赋四首(其二)

才去还回似不情,萧然两耳乱泉声。

衣巾染得江岚透,谁道山人骨亦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他的离去和归来仿佛带着勉强,只有耳边溪水潺潺作响,显得孤寂。
他的衣巾似乎都被江上的雾气浸透,谁能说隐士的骨头也一样清冷呢?

注释

才去还回:来回不定。
萧然:孤寂的样子。
乱泉声:杂乱的流水声。
衣巾染得:衣衫被染上。
江岚:江面上的雾气。
骨亦清:骨头也显得清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庐山返回城市时的内心感受和环境描写。首句"才去还回似不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开庐山的不舍之情,似乎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纽带。"萧然两耳乱泉声"则通过写山间泉水的嘈杂声音,营造出一种空寂而自然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留恋。

"衣巾染得江岚透"一句,诗人通过衣物被山中雾气浸染,暗示自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庐山的景色之中,仿佛连身体都受到了山岚的洗礼。这句也展示了庐山景色的迷人和诗人与之的亲近关系。

最后一句"谁道山人骨亦清",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处尘世,但心性却如山人般清高,暗示他在繁忙的生活中仍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对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庐山归来时的情感波动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在世俗与超脱之间寻求平衡的心境。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庐山归城赋四首(其一)

绝壑松风泻瀑声,此身如寄画图清。

馀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记仙女三绝(其三)

屈曲阑干月半规,藕花香淡水漪漪。

分明一夜文姬梦,只有青团扇子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记仙女三绝(其二)

松影侵坛琳观静,桃花流水石桥寒。

东风吹过双蝴蝶,人倚危楼第几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记仙女三绝(其一)

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边道蕴家。

燕子不来春寂寞,小窗和雨梦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