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所喜好不离文字外;有行义足为乡里师。
此联出自清代文人俞樾之手,名为《集字联》。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尤其在经学、小学、金石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这副对联“所喜好不离文字外;有行义足为乡里师。”体现了俞樾对于学问与道德的双重追求。上联“所喜好不离文字外”强调了他对文字与学问的热爱,并且这种热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意味着他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文字本身,也注重其背后的思想、文化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下联“有行义足为乡里师”则表达了他对于实践与道德的重视,认为一个人只要行为正直,遵循道义,就足以成为乡里的楷模和老师。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倡导,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以身作则,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展现了俞樾作为学者兼文人的全面素养和高尚情操,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是一幅富有深意的文化艺术作品。
不详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不妨姑说梦中梦;自笑已成身外身。
天生以为社稷;人望之若神仙。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方洒攀髯之泪,又增骑尾之悲,天不慭遗,国谁与立;
未扫丞相之门,早辱边才之荐,上为世恸,下哭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