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赵抃以“植杖焚香贝叶经”开篇,生动地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场景——手持竹杖,焚香诵读佛经,贝叶经是古代佛教经典的一种书写材料,这里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内心的平静。接着,“主人无事掩松扃”,主人即诗人自己,他闲适自在,关闭了松木门扉,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兀然隐几秋宵静”,“兀然”形容人或物静止不动的样子,这里指诗人静静地坐在桌前,秋夜的寂静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云在诸峰月在庭”,最后一句更是意境深远,云在山峰之上,月光洒满庭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