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被俘虏的人心情如何呢,在这九月初的荒凉之地。
深秋时节在异乡度过,收到一封故友的来信。
对着酒杯情感无限,打开信笺思绪万千。
感叹时光的空虚寂寞,怀念过去让人犹豫不决。
大雁飞尽,远方的沙滩显得遥远,烽烟消散,大漠显得空旷。
登上南面的亭台遥望,只能含泪面对着信笺。

注释

降虏:被俘虏的人。
穷荒:荒凉遥远的地方。
三秋:晚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异乡:外地,不是自己的故乡。
一纸:一张纸,这里指书信。
故人书:老朋友的来信。
对酒:面对酒。
情无极:情感深重,无法用言语表达。
开缄:打开信封。
思有馀:思绪多,余味无穷。
空寂寞:空虚寂寞。
怀旧:怀念过去。
几踌躇:多次犹豫不决。
雁尽:大雁都已飞走。
平沙迥:遥远的沙滩。
烟销:烽烟消散。
大漠虚:大漠显得空旷。
台南:亭台的南面。
掩泪:含泪。
双鱼:古代信函的代称,此处指信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行简的作品,名为《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之情。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开篇即以“降虏”、“穷荒”勾勒出边塞孤独的景象,“九月初”则是时间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色的画面。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诗人通过对节气的反思和收到故人来信,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饮酒是为了忘却烦恼,但情感深沉,难以释怀。诗人通过酒宴场景,抒发了自己的复杂心绪。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孤独和空虚,回忆往事之时,又不免有所踌躇,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这是通过自然景观来映射内心的情感,远行的大雁已经不见,平沙和广漠之上只有余烟袅绕,让人感到一种无边的寂寞。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诗人在高台上眺望南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至于落泪。这里的“双鱼”可能是某种象征,如同情谊的比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故人书信的感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友情淡薄的人生况味。

收录诗词(9)

白行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华省春霜曙,楼阴植小松。

移根依厚地,委质别危峰。

北户知犹远,东堂幸见容。

心坚终待鹤,枝嫩未成龙。

夜影看仍薄,朝岚色渐浓。

山苗不可荫,孤直俟秦封。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金在镕

巨橐方镕物,洪炉欲范金。

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

燄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

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

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

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春从何处来

欲识春生处,先从木德来。

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

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镜开。

晓迎郊骑发,夜逐斗杓回。

淑气空中变,新声雨后催。

偏宜资律吕,应是候阳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滤水罗赋附歌

玉卮无当兮安可拟,风飘有声兮不足比。

惟滤罗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