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谷雨时节,诗人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当门兰?故应锄”,以兰花的生长反衬出环境的改变,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无奈。接着“塞路荆榛讵易除”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道路被荆棘覆盖的景象,暗喻社会环境的复杂与不易改变。
“霅水更无修禊侣,由拳刚有未焚书”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霅水,古代有修禊(春游)的传统;由拳,此处或指地方,未焚书则可能暗指保留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哑哑猿鹤声犹咽,楚楚松筠叶乍舒”描绘了山谷中动物与植物的生机与哀愁并存的景象,猿鹤的叫声虽哑,却依然充满情感,而松竹在春风中轻轻舒展叶片,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冲突,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满目江湖休厝足,祗须携杖入匡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志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