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舜穆宰瑞安

尝闻陶隐居,烧丹白云岭。

所志在神仙,不落死生境。

至今岭边人,相传事幽屏。

出门见县吏,退避匿形影。

君今往治之,顺俗须清静。

勿求上官知,而乃事威猛。

威猛民不堪,举目视前阱。

譬如汲浅井,不烦用修绠。

又如煮小鲜,不烦用牛鼎。

鼎大火易燔,绠长势难整。

清静两言中,味之觉隽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吴俨赠送给好友高舜穆的一首送别诗,以陶渊明的隐逸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高舜穆即将赴任瑞安的期许。诗人提醒高舜穆,应效仿陶渊明追求仙道,不执着于世俗的生死权势,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治理地方。他建议高舜穆不要过分追求上级的认可,而是要以温和的方式处理政务,如同汲取浅水井无需深绠,烹煮小鱼也不必用大鼎,以免过度施压导致民不堪重负。最后,诗人强调“清静”二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长久治理之道,意味深远。整首诗寓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43)

吴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屏次国贤韵(其一)

少年诵诗书,心恒慕伊周。

蹉跎成老大,白发上我头。

作羹不为梅,济川不为舟。

金马石渠间,强陪英俊游。

去年归故山,幸得两月留。

坐石听啼鸟,持杯发清讴。

岂敢肆雄辩,万物移春愁。

自从到京国,仍怀杞人忧。

故山不能见,画中容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杜东原酬意图(其一)

美哉延绿亭,水竹含清秀。

中有鹿冠翁,枕书眠白昼。

云卿通家子,翘思远相候。

执手问平安,呼童列觞豆。

况当二阴月,大火将西流。

形式: 古风

杜东原酬意图(其二)

林深暑气消,牖启凉风透。

鸟哢疑宫悬,檐流乱山溜。

杯行不知辞,食进时起侑。

乐事难具陈,奇文每相叩。

翁言吾老矣,此会岂云偶。

题诗写新图,醉墨满襟袖。

有暇能再来,毋论雨今旧。

形式: 古风

秦淮歌送陈文振

停君金叵罗,听我秦淮歌。

长江西来几千里,沿洄直入台城里。

浮青荡绿南北流,至今犹号秦淮水。

秦淮之水能容舟,秦淮之上花满楼。

美人捲帘垂玉钩,太白仙人清夜游,酒酣乘月往石头。

棹歌渡淮水,倒披紫绮裘。

英风撼五岳,豪气溢九州。

迩来四千四百九十五甲子,无人继此移山倒海之风流。

水光依然月如故,断云零落令人愁。

岂无清歌与美酒,与子碌碌诚堪羞。

我歌秦淮歌,送君秦淮去。

城西酒楼在何处,主人今非旧孙楚,且须痛饮歌达曙。

达曙歌,醉方寝。

笑压吴姬股为枕,满身模糊覆宫锦。

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龟就君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