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薛亹的《隐居杂兴(其四)》描绘了一位隐士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形象。首句“不慕功名宇宙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他选择在天地之间过着无求的生活。接下来的“此身愿与白云闲”进一步强调了他对闲适隐居的向往,将自己比作白云,寓意心境如白云般自由自在。
“采芝年上枫山顶,垂钓时临鳄水湾”两句通过具体的隐居场景,展现了诗人在枫山之巅采摘灵芝,鳄水之滨悠然垂钓的画面,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和恬淡诗意。
“月落岩前风虎啸,云遮洞口雨龙还”描绘了夜晚山中风起云涌的景象,月落之际,虎啸声回荡在岩石前,而洞口处则有龙归雨散,这样的环境更显隐居生活的神秘与宁静。
最后,“空林天暗茅斋静,常把柴门日夜关”以空寂的树林、昏暗的茅屋和紧闭的柴门,刻画出诗人与世隔绝、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展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