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临江仙·其一》,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这两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意境,阆风花是一种传说中的奇花,能够懂得花语,这里用来比喻难以接近的美好事物。

“光明休咏汉宫新。” 这句话中“光明”可能指代着朝廷或皇权,而“汉宫新”则是指旧日汉朝的宫殿,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声音。

“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夜晚独坐的情景,诗人似乎感觉到身边有明月相伴,但又希望有浮动的云彩来衬托这份寂寞。这里展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诗人在此告诫自己不要轻易饮酒,因为每次沉浸于酒精中都会让心神涣散,丧失自我。这里流露的是一种对过度放纵的警惕和自控。

“不知仙骨在何人。”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骨(即具有仙气或超凡脱俗之人)的向往,但又带有一种不解与无奈,因为这种仙骨难以寻觅,仿佛遥不可及。

“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把握永恒的意愿,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这里的“千岁日”是对长久岁月的一种渴望,而“占断四时春”则是在强调自己想要捕捉住不断变化的季节,特别是美好的春天。

这首词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和外在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的怀旧、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我控制的一种警醒。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二)景修席上再赋

难得今朝风日好,春光佳思平分。

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何时弦上意,重为拂桐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江东人得早梅,见约探题,且访梅所(其一)在,因携笺管,就赋花下

初破晓寒无限思,融融腊意全迷。

春工从此被人知。不随蜂蝶,长伴玉蟾低。

缥缈云间应好在,盈盈泪湿征衣。

背人偷拗向东枝。清香满袖,犹记画堂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夜雨滴空阶。想见尊前赋咏才。

更觉鸣蛙如鼓吹,安排。惆怅流光去不回。

万事已成灰。只这些儿尚满怀。

刚被北风吹晓角,相催。不许时间入梦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